
张学良这个国民党军队的将领,在近现代史上一直是人们议论纷纷的对象。他出生在一个军阀家庭,老爸张作霖那可是奉系军阀的头头儿。
张学良原本是军阀出身,后来跟了蒋介石。他跟着蒋介石干过一些对不起自己人的事儿。在抗日战争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也没带着东北军赶紧上前线。不过话说回来,他在西安事变那会儿,可是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新的转机。
那时候,日本人打进中国,到处放火杀人抢东西,可蒋介石呢,他非但没赶紧带兵去打仗,反倒先扯起了“要安定内部才能对外”的旗子,对抗日不太积极。
那时候,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大佬把蒋介石给抓了起来,硬是让老蒋答应跟共产党一起抗日。
西安事变这事儿,真是轰动国内外。对张学良将军来说,这是他人生中特别闪耀的一刻,但也成了他晚年不幸被囚禁的起因。
西安事变顺利处理后,张学良没决定跑到国外躲风头,而是留在了咱们国家。
真没想到,蒋介石一直对张学良心存不满,他居然大胆地把张学良给抓了,还把他关在了贵州修文县的阳明洞里。从那时候起,张学良就过上了没有自由的日子,一直被囚禁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张学良才得以重获自由。
1990年的时候,张学良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到了1991年,他心里琢磨着想回祖国大陆看看,于是就找了自己的老战友王冀,跟他说想回国。他请王冀帮忙,看能不能找邓小平或者杨尚昆写封信邀请他,好让他能顺利回到大陆。那么,张学良最后到底有没有成功回到大陆呢?
【西安事变为抗日】
说一个人单纯是好是坏,那可不简单,张学良就是这么个复杂人物。他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孩子,打小就被送进了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深造。他在那儿学得挺好,成绩出色,毕业后就直接进了东北军历练。
张学良虽然是奉系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但他从不搞特权,老是待在基层,忙着保护张作霖的安全,还有维持奉天的秩序。
张学良进了奉系军队后,就跟着老爹打了头两回直奉大战。他在这两场仗里,给老爹帮了不少忙。靠着第二次直奉大战,张作霖成功地把中央政权给拿了下来,一跃成了北洋军阀的头儿。
当张作霖仕途一帆风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日本人悄悄在东北上岸,对中国老百姓动起手来。
真让人恼火,张作霖这家伙,不但没赶紧站出来对抗敌人,反倒跟日本人签了一堆协议,这简直就是给他们壮胆嘛。
日本人的行为越来越嚣张,这让张作霖心里头越来越窝火。张作霖的民族情感被激起后,他开始跟以前的“老交情”划清界限,带头搞起了抗日行动。日本人见张作霖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就在1928年6月4日,想办法把张作霖给炸死了。
好在日本那边的爆炸没搞成,张作霖被亲信给救回家里了。张学良一听这事,立马就在家人的帮忙下回了东北,接手了老爸的权力,成了东三省的老大。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张作霖已经去世了。
张学良再次领导东北军后,很快就办好了东北换旗的事,站到了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那边,还直接说了跟日本不对付,要跟他们对着干。
张学良因为日本人杀害了他的父亲,所以在整个抗战期间,他都表现得特别卖力。
张学良心里盘算着,等自己站到了南京国民政府那边,就能和国民党手挽手一起打日本鬼子。可他万万没想到,蒋介石压根儿就没想过抗日这事儿。
蒋介石一而再,再而三地搪塞和回绝,这让张学良彻底火了。张学良实在没法再忍,就搞出了西安事变,把蒋介石给逮住了。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处理后,蒋介石被放了出来。这时候,张学良身边的朋友们纷纷劝他,让他去国外躲一躲,避开当前的麻烦。但张学良却非常坚决,他就是要留在国内,不打算离开。
他后来被蒋介石逮住,跟杨虎城一起被关在了贵州省修文县的阳明洞里头。
那时候,不少爱国的人心里都琢磨着怎么把张学良给救出来,但蒋介石那边又动手了,让人把张学良再次转移了地方。
【渴望回国多无奈】
1946年10月,张学良被蒋介石打发到了台湾,从那时候起,他就被软禁了起来。张学良是在大陆长大的,所以他特别想念老家。到了台湾后,他好多次都说过想回大陆的家,但国民政府就是不让张学良回去。
蒋介石那时候也打算暗杀张学良,但最后没能得手。
1988年1月13号,蒋经国走了,然后李登辉就开始掌权。就在那会儿,张学良才算是重获自由。一得到自由,张学良就立马琢磨着要回国这事儿。
1991年快过春节那会儿,张学良给老朋友王冀打了个电话,那时候王冀正担任美中政策基金会的老大呢。
由于回国这事儿挺重要,加上台湾那边还盯着他呢,他就没在电话里直接跟王冀说想回国,只是说有点大事儿得跟他聊聊。
王冀跟张学良交情不浅,一听张学良那语气,就知道这事儿不简单,立马就从美国直奔台湾,去见这位老伙计。
两人一碰头,张学良就真诚地跟老朋友讲,他心里头特别想回大陆看看。他讲起这些年在台湾的日子,说自己老惦记着家乡,一直没忘。
听说张学良有意回国,王冀特别赞成,他劝张学良说,你以前在抗日上可是立了大功,共产党心里都有数,肯定会热烈欢迎你的归来。
可就在这时,张学良却犯起了嘀咕,他表示自己挺怕台湾那边会阻挠他回大陆,还担心自己这一回来,会给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添乱。王冀一听,立马就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你别太往心里去,要是你真想回国,共产党人肯定举双手欢迎。”
王冀这话真是在理,虽然张学良以前确实干过对不起老百姓的事儿,但他的功劳也确实不能抹掉。就连毛主席、周恩来这些大人物,也都公开夸过张学良。
毛主席曾说:“张学良是个让中共感到惋惜的民族大功臣。”周总理也讲过:“张学良将军,无论生死,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承认的民族英雄,历史上的大功臣。”他当年做的那些英勇事情,是谁也不能不承认的。
听完王冀的一席话,张学良心里头特别暖和,他开口道:
我清楚台湾这边的状况,现在想要回大陆确实不容易。要是能成行的话,我首先想去北京待上两天,跟中央的领导见个面。之后我还想去沈阳转一转,回趟老家,跟那里的亲戚朋友们聊聊天,叙叙旧情。
张学良讲道:“要是可以的话,你能不能试着帮我跟大陆那边搭个线?让他们寄封邀请信过来。最好是邓小平或者杨尚昆能亲自写封邀请信,那样就太完美了。”
张学良这时候提起邓小平和杨尚昆,是因为他跟他们两位领导关系很不一般。
在西安事变还没闹起来之前,邓小平在甘肃那会儿不小心染上了伤寒,病得可不轻。因为病情太厉害了,请来了好多大夫,但都没辙,没能彻底治好。
那时候,邓小平处于深度昏迷,啥也吃不下。就在这时,张学良派他的副官送来了两大车慰问品,里头就有几罐炼乳。后来,就是靠着这些炼乳和他那股子顽强的劲儿,邓小平才挺了过来。
说起来,张学良的帮忙在关键时刻还真就救了邓小平一命,邓小平心里头对张学良那是感激不尽。杨尚昆呢,他和邓小平一样,也跟张学良有过一些打交道。
张学良对王冀表示,如果他能得到邓小平和杨尚昆的正式邀请,或许就能实现回国的愿望了。
1991年3月份,王冀扛着张学良的重托回到了北京。他二话不说,直奔人民大会堂,跟那时管国台办的头头儿说了,张学良老爷子特别想回大陆看看。
这位管事的一听这事,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说啊,张学良要是想回大陆,那可是大好事一件,大陆那边肯定会想办法全力支持的。
邓小平他们得知张学良有回国的打算后,特别重视这事儿。邓小平和杨尚昆都很乐意发这个邀请信。
但因为国家规定的要求,要是想让邓小平来发这个邀请函,那就得一级一级往上报,等上面批下来,估摸着还得再过一个月左右。
但要是让杨尚昆来开这封邀请函,那就简单多了,大概两周就能搞定所有手续,直接寄到台湾去。
王冀表示,张学良将军对于写这封邀请函的人选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早点办妥为好。
【未能归国多遗憾】
张学良回到大陆,这事儿对咱中国人民可太大了。上头领导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拍板,让吕正操同志跑一趟美国,把张学良给接回来。
领导之所以决定让吕正操来负责这件重要任务,主要是因为吕正操不光是张学良的门生,还亲身参与了西安事变。他和张学良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私人交情。
吕正操接到任务后,就开始忙前忙后地做准备。后来,他在中南海的花西厅见到了邓颖超。一见面,邓颖超就拿出一封私人名义给张学良的欢迎信,递给了吕正操。
她在信里是这样说的:
恩来在走之前,心里一直惦记着您。现在看您身体硬朗,啥事儿都顺心,我心里真是高兴。您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家里的亲朋好友啊,天天都盼着您能回来,那种心情,真是说都说不完。这不,冬天过去了,春天也来了,正好是回家看看的好时机。
颖超呢,是受了邓小平先生的托付,请先生和您夫人找个时间,回大陆瞅瞅老家,拜拜先人坟墓,串串亲戚,或者逛逛景点,甚至住下来都行。
一读这封信,就能感受到邓颖超和党的领导对张学良的热情。吕正操在1991年5月23日那天,从北京动身去了旧金山。但等他到了那儿,才发现张学良根本没在旧金山,人家在纽约呢。
他立马飞往纽约,亲手把那封自己写的信递给了张学良。张学良接过信,看完之后心里头热乎乎的,特别感动。不过呢,那时候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和顾虑。
他在给邓颖超的回信中写道:“我真的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在台湾生活的这些年,我经常想念家乡,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回到祖国大陆,亲自感受那片熟悉的土地。”
张学良把回信递给吕正操后,就直接从美国飞回了台湾。那他为啥在有机会回国的时候,却选择不回来呢?可能是下面这三个原因。
首先,那时候张学良的身体状况已经很糟糕了。在漫长的被囚禁日子里,他得好几次重病。可能就是身体的原因,让他没法赶紧回国,就这样错过了那个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台湾那边还是不停地给他施加各种压力,不让他顺利回到大陆。虽说那时候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俩都已经不在了,蒋家统治台湾的历史也早已翻页,但国民党里那些右派的人,还是一直对张学良施压。
特别是那个李登辉,他表面上自称是张学良的基督教教友,背地里却一直暗中推动台独活动,给张学良回国添了不少乱子。这种错综复杂的状况,让张学良只能先放下回国的念头。
第三条原因是,那时候日本天皇要来中国访问,他打算错开这个时间段,但没想到最终没能如愿,错过了那个机会。
虽然这三个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拦着张学良回家,但说到底,为啥张学良还没能回到老家,这其中的真正原因,我们到现在也不清楚。
尽管张学良没能回到他日思夜想的故乡,但祖国和人民始终铭记着他。到了1993年,张学良接连被邀请,担任了东北大学的名誉校长,同时还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名誉理事长。
张学良在台湾住了一阵子后,1995年他搬去了美国夏威夷。到了2001年10月14日,他在夏威夷的一家医院里去世了,那时候他已经101岁高龄了。
张学良这人挺复杂,算是个爱国的大人物。咱们不能装作没看到他以前犯的错误,但同样也得承认,他为抗日做出的贡献可不小。他身上有缺点,但说到底,也是个民族英雄。
张学良本来可以靠着蒋介石的支持,在东北当老大,但他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卫了咱们国家的领土和面子,这事儿真叫人佩服。
晚年张学良“魂落他乡”未解之谜张学良将军晚年未能归乡,留下了“魂落他乡”的深深遗憾。王春华对此进行了探寻。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波澜壮阔,但晚年时,他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而是长眠在了异国他乡。这其中的缘由,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唏嘘的谜团。尽管外界有着诸多猜测和传言,但张学良将军为何未能实现叶落归根的愿望,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份遗憾,不仅萦绕在张学良将军家人的心头,也让无数他的人们感到惋惜。王春华在探寻这一谜团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张学良将军晚年的生活境遇和心境变化。他发现,尽管身处异国,张学良将军始终心系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未减退。这份深情厚谊,成为了张学良将军晚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张学良将军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他的“魂落他乡”,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王春华的探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份遗憾和痛楚,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邓颖超手写信件热情邀请张学良回家乡张学良一直有个未达成的心愿,而这份心愿得到了邓颖超的亲笔信诚邀。窦应泰撰写张学良将军一直盼着能回到家乡看看,但这个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让人感动的是,邓颖超女士特意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诚邀张学良将军能抽出时间,踏上归乡的路。这封信是邓颖超女士用心写下的,里面饱含了她对张学良将军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能回乡探访的殷切期盼。张学良将军收到这封信后,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既有感动也有遗憾,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没能成行。尽管如此,这份邀请依然被铭记在心,它代表了邓颖超女士对张学良将军的尊重和关怀,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窦应泰在文章中详细讲述了这段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段历史背后的温情与遗憾。
张学良与邓小平:两次未曾相见的交流张学良和邓小平,两位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未曾面对面交谈过,但他们之间却有着两次特别的交往经历。话说在某一年,张学良通过某种方式向邓小平传达了他的心意。具体啥心意咱也不清楚,反正就是表达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邓小平呢,收到这份心意后,也是挺重视的,认真琢磨了一番。又过了些时日,张学良再次以某种形式与邓小平进行了“交流”。这次呢,他主要聊了些自己对国家发展的想法和建议。邓小平接到这些信息后,同样给予了高度的和思考。虽然两人始终没有机会见面,但通过这两次特别的交往,他们也算是有了某种程度上的“对话”。这种超越时空的交流,也反映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百家说史迎新春#
Powered by 亚美体育手机版怎么下载不了呢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